苏勇/文清代学者赵翼在《题遗山诗》中,诵出了“国家不幸诗家幸,赋到沧桑句便工”这样的名句。但生活在乾嘉年间的他,没有想到这句话竟然一语成箴。在他离世二十六年之后的1840年,鸦片战争撬动了古老帝国的大门,让大清朝一步步走向了覆亡。与此同时,文化知识界在也种种思潮的猛烈交锋下,继明末清初之后再度繁荣。
吴昌硕就是在这样的配景下,走上了历史的前台。吴昌硕 桃实图 上海博物館藏所谓的“国家不幸诗家幸”,并非单纯指向国家动荡能带给诗人更多的艺术灵感,更深一层的寄义还在于身处浊世的诗人,运气一定受到时代社会的影响,进而能够对世事、人生有更为深刻的感悟。吴昌硕也不破例,从外貌上看,他的一生颇为平坦,游学、作画占据了泰半的时间。但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期,恰恰是中国社会最为动荡的阶段。
在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,都可以看到吴昌硕深受时事影响,风雨动荡宛若孤舟。太平军的到来在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,知识分子最主要,也是唯一的出路,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为官的门路。
但吴昌硕在年轻时对此却不感兴趣,很早便显现艺术天赋的他,对于书法篆刻一道似乎更为上心。但太平军的到来,却让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。1860年,太平军在英王陈玉成的领导下攻入安吉,与清军混战一团。这让吴昌硕一家不得不举家逃难。
流离失所之中,吴昌硕与家人失散,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流离生活。1864 年战乱平息回到家乡,已物是人非。这一段履历,让他变得沉稳而顽强,并开始思考如何立命世间的问题。
在父亲和师友的督促下,他到场了科举考试,得中秀才身份,但天性使然,他并没有更进一步,而是废寝忘食于经史、训诂、金石之学。吴昌硕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甲午战争牵连虽然选择不再步入科场,但通过广泛的游学和学识的上进,让吴昌硕再度萌生了立功立业的想法。39岁那年(1883年),身在苏州的他经友人推荐,得任县丞,后又转至直隶州知州,今后步入仕途。
然而,1984年中日之间发作的甲午战争,却让他受到了攻击。其时湖南巡抚吴大澂督师北上,吴昌硕有幸随从参佐戎幕,立马榆关。无奈战争很快以失败求和而了结,吴大澂被免职,吴昌硕虽然未受追究,但也受到牵连。
戊戌变法的影响不行预期的是,接下发生的戊戌变法,再度让吴昌硕的进取之心遭遇重创,缘于他来往的翁同龢因变法一事被开缺回籍,吴昌硕越发心灰意冷。直到光绪二十五年,在同里丁葆元举荐下,才更进一步获取江苏安东县令一职。但政界黑暗糜烂的现实,终令他彻底看透,上任一月即弃官归家。“骨感”的现实,破灭了吴昌硕优美的仕途之梦。
他最终选择走上职业画家之路,在诗文书画中排遣忧愤,寄托情怀。从上述的履历可见,吴昌硕一生的走向,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其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左右。
虽然他没有直接地到场太平天国、中日甲午战争、戊戌变法等近代中国大事件,但这些事件仍旧对他发生了影响,最终促使他彻底投身艺术,进而导致他对世情的冷暖飘摇,有着异乎寻常的体会。吴昌硕这份饱经沧桑的情怀体现在画中,既他常以金石之笔描绘处身风雨的竹子,诉说伤感之情的同时,表达自己对优美生活的信仰。这让我们今天再度浏览他笔下的墨竹时,不难感受到人生之无奈,理想之沧桑。吴昌硕《风竹》 吴昌硕《风竹》。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app官方版下载-www.nbtyj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