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历史上有多位常胜将军,好比秦国白起、赵国李牧、汉初韩信、霍去病,唐初名将李靖。以上名将都是常胜将军,很了不起,但也仅仅是在武功上有所建树。而明朝中期,也有一位常胜将军,他叫王阳明,一生在战场上无败绩,而且他接触善用奇谋,都是以少胜多。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,大多名将都是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,而王阳明差别于其他名将,他不管是对叛军,还是对山匪,在开战前,都市做大量的劝降事情,只管把伤亡压缩到最小。
战争一旦竣事,山匪也好,叛军也罢,他都市做好抚慰事情,化干戈为玉帛,化戾气为祥和,让叛军、山匪重新回到正凡人的生活,做一个普通的黎民,过上安身立命的日子,这是何等的难能难得。白起、李牧、韩信等名将,在仁慈、抚慰、疏导民心这个层面上来说,和王阳明是不行同日而语的。更差别于其他名将的一点是,王阳明不仅建设了不朽的战功,因功被封伯爵善终,还建立了流传千古,造福世代后人的“阳明心学”,因此被称为“三不朽”的圣人。
王阳明,文能提笔安天下,武能上马定乾坤,用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来形容他的一生一点都不为过。千年出一个王阳明,而历史上泛起如此之奇人,往往会有异象,王阳明也不破例。王阳明的祖上可以追溯到王羲之,两晋时期,中原战乱频繁,许多士医生迁往江南,王氏一族也在其中。
厥后王氏一族在浙江余姚定居下来,到了王阳明的爷爷王伦这一代,在余姚过着半耕半读的悠闲生活。王伦品行雅致,喜爱念书,醒目史籍,周边富贾大户争着要他做孩子的老师,所以王伦的收入还是不错的。
王伦的宗子王华,受父亲的熏陶,自幼也爱念书,而且才情更高,有过目成诵的能力,所以远近的富贾大户也爱找他教授子弟。王氏一族到王伦、王华这里,虽不及王羲之那么着名,但也过得惬意、恬静。王华成年后,娶妻郑氏,婚后不久妻子郑氏有身。
郑氏肚子一天天变大,到了妊娠10个月时,家人找接生婆时刻准备,但日子一天天已往,郑氏丝毫没有要临盆的迹象。不久,比郑氏晚有身的邻人李府,生了大胖小子;农户季家,也生下一个儿子,一前一后,纷纷前来送“红蛋”。
“红蛋”,就是古时候婚嫁或生小孩用的喜蛋。因“鸡”字和“吉”字同音,根据中国古代传统文化,我们把鸡蛋煮熟,用红色颜料将鸡蛋染成红色,在婚礼竣事后,回礼给婚礼来宾的礼物中用的两个红鸡蛋,叫做喜蛋。寓意新人红红火火,添子添孙。
新人生小孩后,也会把“红蛋”向亲朋挚友分发,分发的规模往往极为广泛,一般的朋侪与邻人都市送到。通常收到喜蛋的人家,不用问就知道,分喜蛋的人家添了子孙,于是便要纷纷前去祝贺。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,王华看着妻子的肚子一天天没消息,而亲朋邻人纷纷送来“红蛋”,他就越发着急。
为了这件事,王家四处遍访名医,但医生也都没诊断出什么异象。熬着,熬着,郑氏已有身十四个月。大家都打趣说,传说哪吒的母亲妊娠三年,难不成郑氏也要生个小哪吒不成?有一天,王伦的妻子岑氏晚上睡觉后做了一个梦,她梦到自己突然来到仙雾缭绕的天庭,天门向她敞开,四处传扬着优雅的仙乐,犹如神话小说里形貌的一样。正当她陶醉在这仙境之时,远处飘来一位神仙,驾五彩祥云,怀抱一婴儿,来到她眼前。
正当她纳闷之时,神仙一脸笑意,将怀抱中的婴儿送给她,岑氏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婴儿,灵巧可爱,眉宇之间还透着一股朴直之气,岑氏兴奋的不得了,咧嘴笑了出来。效果一笑,梦醒了。醒来后,发现怀抱中没有婴儿,但听到一阵嘹亮的啼哭声。
她就赶快下床寻找,床下没有,又在房间各个角落找,也没有找到。最后循着哭声听去,似乎是儿媳房中传来。
岑氏赶快叫醒熟睡中的王伦,王伦醒来,听到哭声这般嘹亮,料想一定是个男孩。此时,家中仆人前来报喜,岑氏迫不及待,鞋子来不及穿好,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儿媳房中,抱起孙子仔细端详,发现孩子的容貌竟和她梦中的一模一样。岑氏把自己的梦乡如实地告诉了丈夫王伦,王伦听后喜不自胜,高声喊着:“孙子是上天所赐,孙子是上天所赐,孙子是来自彩云之中”。
第二天,王伦左思右想,想着孙子既然是上天神仙,驾五彩祥云所赐,那就给孙子取名“王云”吧。王伦之孙王云是上天神仙,驾五彩祥云所送的麟儿的消息风行一时,远亲近邻纷纷前来贺喜,大家齐聚一堂,仔细端详着王云出生的那座小楼,越看越以为是祥瑞之兆,便建议王伦取名为“瑞云楼”。后因神僧指点,王伦在孙子五岁时,又为其更名王守仁,而王守仁曾在四明山阳明洞修行,贵州阳明洞悟道,所以世人又称他为王阳明、阳明先生。
瑞云楼也就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降生之地,王阳明在瑞云楼渡过了童年生活。如今瑞云楼是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正门上方还挂有一匾,上写“真三不朽”,这也是对王阳明一生在立德、立言、立功三个方面皆居绝顶简直切评价。瑞云楼厅内悬挂着王阳明先生半身中堂画像,两旁有对联,上方高悬三块匾额,划分题写着:“吾心灼烁”、“文以载道”、“斯文千载”,流露着后人对王阳明先生的推崇。
如今王阳明虽已远去,但他建立的“阳明心学”仍风靡海内外,影响至今。中国近代名人曾国藩、严复、梁启超、章太炎、孙中山、蒋介石、蒋经国、蔡元培、郭沫若、张岱年、余秋雨等,都曾认真研读过“阳明心学”,给予很高评价。蒋介石还因崇敬、纪念王阳明,于1950年, 将台湾原名草山的山区更名阳明山。
1969年,在阳明山公园内,又制作了阳明书屋。妇孺皆知的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,也十分崇敬王阳明,在稻盛和夫的谋划哲学中,可以看到许多致知己思想的影子。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,“知行合一”的认识论,致知己的修养学说已经深入。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app官方版下载-www.nbtyjd.com